脱水机服务中心
污泥脱水机工艺
2025.07.31

污泥脱水机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设备,主要用于将含水率95%-99%的污泥通过物理或机械方式脱水,降低体积以便后续处置。常见脱水工艺包括离心脱水、带式压滤、板框压滤和叠螺脱水四大类,各有其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。

1. 离心脱水工艺

采用高速旋转的卧螺离心机(转速2000-4000r/min),利用离心力实现固液分离。通过调节转鼓与螺旋的差速比(5-30r/min差值)控制出泥含固率(20%-35%)。具有自动化程度高、占地小的优势,适用于市政污泥及含油污泥处理,但对纤维类污泥处理效果较差,且能耗较高(单机功率30-90kW)。

2. 带式压滤工艺

通过重力脱水区(滤带孔隙1-3mm)、楔形预压区及高压辊压区(压力0.3-0.8MPa)三级脱水。采用聚酯滤带配合高分子絮凝剂(投加量0.3%-0.5%干泥),可将污泥含固率提升至18%-25%。设备处理能力大(单机5-20m³/h),适合造纸、印染等纤维含量高的污泥,但存在滤带堵塞风险,需定期高压水冲洗。

3. 板框压滤工艺

通过高压泵(压力1.0-2.0MPa)将污泥压入滤板腔室,采用聚滤布截留固体。脱水后泥饼含固率可达30%-45%,特别适用于石化、电镀等难脱水工业污泥。但操作周期长(4-8小时/批次),需人工卸料,适用于中小规模项目(处理量<10t/d)。

4. 叠螺脱水工艺

由动静环片叠加形成脱水腔体,通过螺旋轴(转速2-5r/min)推进挤压污泥。兼具离心与压滤优势,出泥含固率22%-28%,设备紧凑(长度3-5m),耗水量低(<0.5m³/h)。适合养殖废水、食品加工等有机质污泥,但对砂粒敏感,需控制进料含砂量<5%。

工艺选择需综合考虑污泥性质(有机质含量、粘度)、处理规模(10-100t/d)、运行成本(电耗0.5-1.2kWh/t)及维护要求。市政污水厂多采用离心或带式工艺,工业领域倾向板框压滤,而叠螺机在分散式处理场景应用渐增。脱水前需进行污泥调理(投加PAM或石灰),药剂成本约占运行费用的40%-60%。新型电渗透脱水技术可将含固率提升至40%以上,但设备投资较高,尚处推广阶段。